“肝癌早期几乎没明显症状,不少患者第一次就诊就已是晚期,这也是它被称为‘癌中之王’的原因。”济南国医堂医院中医肿瘤科张青松主任,从事中医肿瘤临床30余年,接诊过大量肝癌患者,他强调:“肝癌防治的关键在‘早发现’,尤其是高危人群,必须做好定期筛查,才能避免错过最佳干预时机。”结合临床经验,张主任详细解读了肝癌的高危人群特征及预防要点。
这四类人群,是肝癌的“重点关注对象”
张青松主任在门诊中发现,肝癌的高发人群往往有明确的共性特征,其中四类人群需格外警惕:
有肝癌家族史的人群要格外注意遗传关联风险。“肝癌本身不直接遗传,但它常与乙肝病毒感染相关,而乙肝有家族聚集性。”张主任解释,若家族中已出现2名及以上肝癌患者,尤其是直系亲属,除了要排查自身是否携带乙肝病毒,还需每半年做一次肝脏超声和甲胎蛋白检测。
肝硬化患者是肝癌的“高危梯队”。“在临床观察中,肝炎后肝硬化患者若病情反复、频繁出现腹水,癌变风险会显著高于病情稳定者。”张青松主任说,尤其是乙肝或丙肝病毒导致的肝硬化,患者需每3-6个月复查一次肝功能和肝脏影像。
展开剩余48%生活在肝癌高发区的人群需重视地域关联因素。我国东南沿海的广西、福建、上海等地区,肝癌发病率明显高于其他区域,每10万人中至少有30人因肝癌离世。张主任分析,这些地区除了乙肝病毒感染率较高,居民饮食中若频繁接触霉变食物(含黄曲霉素)、长期食用腌制食品,也会增加肝癌风险,“这类人群除了定期筛查,还要注意调整饮食习惯,避免吃存放过久的花生、玉米”。
长期酗酒者需警惕“酒精性肝病→肝癌”的进展链。“长期每日饮酒量超过2两的人群,5-10年内可能从酒精肝发展为脂肪肝,再进展到肝硬化,而肝硬化患者中约15%-20%会在10年内演变为肝癌。”
中医:肝癌防治需“扶正”与“预防”结合
谈及中医在肝癌防治中的作用,张青松主任强调“并非直接‘抗癌’,而是侧重‘扶正固本’”。对于肝癌高危人群或术后患者,中医调理可帮助改善肝脏功能——比如针对肝硬化患者常见的乏力、食欲差,用健脾疏肝的中药方剂调理,能提升体力、改善消化;对酒精肝患者,配合清肝利胆的药材,可减轻肝脏炎症反应。
生活习惯上,他建议:避免食用霉变、腌制食物,减少黄曲霉素摄入;控制饮酒量,乙肝或丙肝患者需彻底戒酒;保持规律作息,避免熬夜伤肝;日常可适量食用枸杞、菊花、蒲公英等药食同源的食材煮水,帮助清肝,但需根据体质调整——比如脾胃虚弱者不宜过量饮用蒲公英水。
发布于:山东省卓信宝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